2025-11-11

別等健檢紅字才後悔!現在開始第二型糖尿病預防還來得及!/文:陳韋螢醫師

熱門關鍵字:

(關鍵字:糖尿病、糖尿病初期、糖尿病症狀、糖尿病預防、糖尿病前期、血糖控制、減重、體重管理、內臟脂肪、胰島素阻抗、代謝異常、糖化血色素、健康飲食、低GI飲食、有氧運動、規律運動、生活習慣、疲倦、頻尿、口渴、體重下降、瘦胖子、第二型糖尿病、健康檢查、控糖方法、糖尿病家族史)

目錄:

1、第二型糖尿病預防│從生活習慣做起!

2、5個方法,讓你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

3、糖尿病併發症超可怕,你不能不防!

4、糖尿病初期症狀很難察覺?其實你身體早有警訊!

5、諮詢減重門診不只是變瘦,更是糖尿病的防火牆!

6、不要等健檢紅字才緊張,現在就做出改變!

7、第二型糖尿病預防 相關Q&A

 

你知道嗎?超過九成糖尿病是後天造成的第二型糖尿病,而且可以預防

暴飲暴食、久坐不動、熬夜、壓力大……這些習慣都可能讓你血糖失控。

現在就從生活做起,掌握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的5大關鍵方法,讓健康不再靠運氣,而是你每天的選擇!

第二型糖尿病預防│從生活習慣做起!

你知道嗎?在台灣有超過230萬人有糖尿病,其中九成以上都是第二型糖尿病,主因就是「後天的生活習慣」。

暴飲暴食、久坐不動、壓力爆表、三餐老是在外,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正一步步把我們推向高血糖、胰島素阻抗,最後走上糖尿病的不歸路。尤其第二型糖尿病是「無聲殺手」,等到真的被診斷出來,很多器官可能早就開始出現病變了。

5個方法,讓你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

預防勝於治療,尤其是針對第二型糖尿病這種可以「透過生活習慣預防」的疾病來說,更是關鍵!

1.減重:是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的第一步!

你可能以為只是胖一點沒關係,但其實「腹部脂肪過多」會嚴重影響胰島素的運作。研究顯示:減少5~7%體重,糖尿病風險直接下降近60%。所以如果你是腰圍超標、BMI超過24,現在就該行動了!

2.飲食控制:對於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相當重要!

大部分的第二型糖尿病,都是吃進去的!因此想要預防第二型糖尿病,吃什麼食物相當重要!像是減醣的「地中海飲食」對第二型糖尿病預防就相當有幫助!

不知道如何從飲食預防糖尿病,不如就參考「地中海飲食」作法!

現代人三餐外食,飲料當水喝,不知不覺就讓血糖飆高。試試這些方法:

  • 改喝無糖綠茶、白開水
  • 米飯換成糙米、地瓜
  • 早餐改吃高蛋白(像是水煮蛋+豆漿)
  • 多吃綠色蔬菜、低GI水果
  • 地中海飲食

3.運動:加強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的城牆

不用跑馬拉松!只要一週快走、游泳、騎腳踏車累積150分鐘,就能讓細胞對胰島素變得更敏感。想要簡單入門?

  • 上下班走樓梯取代搭電梯
  • 每天飯後散步15分鐘
  • 假日找朋友戶外健走、爬山

4.睡眠:血糖穩定才能預防第二型糖尿病

別再熬夜追劇、滑手機到凌晨,睡不好會讓身體壓力荷爾蒙上升,導致血糖上升。每天固定時間上床、確保7~8小時睡眠,是血糖管理的隱形關鍵。

5.定期健檢:血糖高~不是胖子專利

你瘦不代表沒問題。特別是家族有糖尿病病史的人,不能忽視第二型糖尿病預防!

有風險者建議每年定期檢查以下三項血糖相關數值:

  • 空腹血糖
  • HbA1c(糖化血色素)
  • 胰島素阻抗(HOMA-IR)

糖尿病併發症超可怕,你不能不防!

不了解糖尿病的人,你可能覺得不就血糖偏高而已?!沒什麼感覺!

但糖尿病可怕的不是只有血糖高,真正可怕的是它會攻擊你身體的各個器官,而且通常是一發現就來不及!

血糖長期過高,會讓血管受損,引發一連串「慢性併發症」,從眼睛、腎臟、神經、心臟到足部潰爛截肢都可能發生,嚴重甚至影響生命。

最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有:

  • 視網膜病變:視力模糊、失明風險上升
  • 心血管疾病:中風、心肌梗塞風險提高2~4倍
  • 神經病變:手腳麻木、刺痛,感覺異常
  • 足部潰瘍:小傷口不癒合,最嚴重恐截肢
  • 糖尿病腎病變:腎功能逐漸惡化,可能洗腎
  • 睡眠與情緒障礙:容易疲倦、焦慮、記憶力減退

糖尿病預防比治療更重要!

1.定期監測血糖、糖化血色素

2.控制三高(血糖、血壓、血脂)

3.吃對食物、適度運動、不菸酒

4.有症狀要早說,早發現才能早控制

你可能沒有感覺,但這些變化可能已經在體內慢慢發生。如果你不想過著頻繁就醫、洗腎、行動不便的生活,就從現在開始守住血糖,加強第二型糖尿病預防!

糖尿病初期症狀很難察覺?其實你身體早有警訊!

大多數人一開始完全沒感覺,等到身體出現狀況,病情往往已經進入中後期。

但其實身體早就給過你「暗示」。

你有這些「高血糖警訊」嗎?注意以下幾種徵兆:

  • 常常口渴、喝水不停(但嘴巴還是乾)
  • 排尿次數變多,晚上也跑廁所
  • 體重莫名變瘦,但食量沒變少
  • 容易疲倦、沒精神
  • 視力忽然模糊、看東西有影
  • 傷口不易癒合、常有皮膚癢或感染
  • 手腳麻麻刺刺的感覺

這些看似小毛病,其實都可能是血糖過高、胰島素運作異常的早期信號!若有2個以上中,就建議趕快去檢查血糖數值,不要覺得「應該沒事」,糖尿病就是拖出來的!

諮詢減重門診不只是變瘦,更是糖尿病的防火牆!

很多人都說:「我知道要運動、要控制飲食,但就是做不到啊…」這句話我們每天都聽到。

這正是為什麼減重診所的介入會是關鍵。

你需要的不是靠意志力,而是有系統、有專人陪伴的生活改造計畫

  • 專業減重專科醫師評估個人體況及生理數據、給予合適的飲食計畫及運動建議,若有代謝相關問題,醫師開立藥物,幫助突破身體的關卡。
  • 減重衛教團隊支持與行為改變練習,有整個團隊在後面推你一把,一步一步邁向健康。

重點是:整個減重過程你不孤單,專業團隊陪著你穩定往前走。

不要等健檢紅字才緊張,現在就做出改變!

第二型糖尿病真的可以預防,糖尿病不是「老年病」,也不是別人的事。

它是一種你每天吃什麼、動不動、有沒有睡好累積出來的「生活病」。

好消息是:只要你改變生活,它就能被阻止,甚至逆轉!

不要等檢查紅字才緊張,也別等身體出狀況才來補救。從今天開始,走進減重門診,給自己一次被照顧、重啟健康的機會。

預約諮詢,就從現在開始!

 

第二型糖尿病預防 相關Q&A

第二型糖尿病預防有哪些原則?

第二型糖尿病主要是由生活習慣造成,透過控制體重、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,就能大幅降低發病風險。

預防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的 3大關鍵:

  1. 控制體重、預防腹部肥胖
  2. 調整飲食結構
  3.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

只有胖人才需要重視第二型糖尿病預防嗎?

錯!就算你體重正常,如果有內臟脂肪過多、缺乏運動或飲食不當,依然有糖尿病風險。

不吃甜食就不會得糖尿病?

不完全正確。糖尿病與整體碳水化合物攝取、總熱量與生活習慣有關,不只是甜食。

家族有糖尿病,我也會得嗎?

有家族病史會提高風險,但並不代表一定會得。保持健康生活習慣,仍能有效預防。

 

預約免費諮詢


關於作者|陳韋螢醫師


潮代診所主治醫師,專注於代謝健康與體重管理。擅長把艱澀的醫學知識變得生活化,希望透過每一篇文章,幫助你更懂自己的身體、自在地變健康。

 

 

(關鍵字:糖尿病、糖尿病初期、糖尿病症狀、糖尿病預防、糖尿病前期、血糖控制、減重、體重管理、內臟脂肪、胰島素阻抗、代謝異常、糖化血色素、健康飲食、低GI飲食、有氧運動、規律運動、生活習慣、疲倦、頻尿、口渴、體重下降、瘦胖子、第二型糖尿病、健康檢查、控糖方法、糖尿病家族史)

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: